学校主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群众》杂志刊发胡刚校长署名文章
发布时间: 2019-06-12 浏览次数: 230

2019年第11期《群众》(思想理论版)刊发我校胡刚校长署名文章《以内涵发展推动“双一流”建设》。

以下为文章全文:

以内涵发展推动“双一流”建设

胡刚

刚刚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力支持创建更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发挥高校作为创新源头和主阵地作用”。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高等教育是驱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系统。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中医药一流学科建设的“国家队”,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统领,以“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实施办法和指导意见为指南,以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学为主线,扎实推进中药学学科群建设,通过内涵建设实现跨越发展。

坚持以本为本 培养一流人才

人才培养是大学最根本的任务,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的底色。学校明确“办精本科教育、办强研究生教育、办优留学生教育、办好继续教育”的目标,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指示,遵循中医药高等教育规律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以中医思维打造中医药人才“底色”,注重中医人文精神教育和中医思维能力锻炼,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医文化自信、善用中医方法解决临床问题的中医药人才。落实医教协同要求,构建“学校规范与医院管理相融通、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融通、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融通”的中医临床教学体系,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适应大健康时代需求和“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延伸专业上下游,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率先开办中医养生学新专业,新增中医康复学、健康管理学、儿科学、护理学(助产士方向)等专业。为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学科交叉和协同,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率先开办临床医学专业,新增生物工程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承担国家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按照“学贯中西、国际视野、大师潜质、追求卓越”的要求,通过融通中西的卓越课程体系、顶尖临床实训计划和海外游学计划,培养九年本博一贯制中医药创新型人才。2018年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联合成立“新中药学院”,在国内首创“4+5”中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融合创新 造峰一流学科

中医药学是最具中国特色、最具原创优势、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学科。学校立足中国特色,坚持中医药主体、中西医结合、多学科支撑,将“学贯中西、至精至诚”凝练成学校的办学理念,提出“基于学科、重建大学”,以此优化大学治理结构和创新学科组织模式。

注重传承中医药学科的“文化基因”,坚持中医药特色发展的战略定力。近年来,学校成功推动了中医药走向海外,大力开展中医学派流派研究传承,推出一批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指南,研制中药饮片制备和智能制造标准等,在中医药学核心概念传扬、方法技术传承、文化传播等方面,不断做出新的探索。

着力在学科协同、支撑、交叉、集成上下大功夫,注重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建设机制,组建包括多位国医大师、2名长江学者、6名国家杰青在内的高水平团队,围绕中药学学科群的重大科学问题及其临床应用联合攻关。与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联合成立“新中药研究院”,以解决中医药重大基础和应用的科学问题为目标开展合作研究。着力建设江苏省中医临床研究院,切实推进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基础医学院与附属南京中医院的融合。

坚持聚焦前沿 开展一流科研

中医药科技工作者要有大的格局和灵敏的嗅觉,善于在中医临床中寻找科学问题,提升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显示度。学校大力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捕捉科技前沿热点问题,在中医临床中寻找中药学发展的重要科学问题,形成若干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有计划地进行重点培育。

一方面,以优选指定的方式,组织国医大师、长江学者、国家杰青领衔的学术团队,在现有基础上落实完成建设方案中的“八项科学研究任务”;另一方面,以公开遴选的方式,鼓励和促进全校范围内其他学术力量承担创新性、探索性的研究任务。大力推进中药制药过程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药品质与效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建设,为江苏中药制药行业在全国获得优势地位奠定基础。

整合多学科人才和资源优势,基于揭示中医药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集成攻关,大幅提升了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承接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的能力。如在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及循环利用方向、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控制研究方向、中医名医验方评价及创新中药研发方向等,相关团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坚持需求导向 贡献一流服务

高校要主动对接发展需求,切实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成效。南京中医药大学将服务社会的着力点放在为大健康时代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产出更多中医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上。在抓好医教协同育人的同时,着重围绕在健康江苏、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好中医药的“三个作用”,努力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和贡献度。

主动对接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由我校主持的国家中医药专项,完成沿海六省112个县中药资源调查研究,建成我国沿海六省6个省级服务中心、13个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站,为规划中药资源产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中药学学科支撑的附属康缘药业和苏中药业成为我国中药行业的领军企业,2018年产值分别达到40亿元和45亿元。积极落实南京市政府“两落地一融合”政策,共建南京健康广场,在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等新建3家新型研发机构、校企联合实验室。

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大力推进国际经方学院和遍布五大洲的8个海外中医中心的实体化建设,开展国际合作临床研究、中医药海外远程会诊和教学活动,推动中医药惠侨基地建设,传播弘扬中医药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坚持文化自信 涵养一流气质

一流大学的底蕴在于师生员工的精神气质。全校上下在不断成就事业的过程中,铭记“培养中医、提高中医”的使命,努力在特色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通过建设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包括风景秀美、功能完善的生态空间环境和昂扬向上、崇尚真善的文化心理环境,给予广大师生美的体验、美的享受、美的认知、美的感悟。通过各类学术和校园文化活动等,让校园充满真的氛围、善的力量、美的情感,不断树立文化自信、学科自信,坚持“学贯中西,至精至诚”,使选择优秀和追求卓越成为一种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

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断增强管理干部的“八种本领”,践行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向世界讲好中医药故事之使命。

 

  Copyright © 2005 - 2021 南京中医药大学 网络管理与信息化办公室制作维护
地址:江苏省南京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138号 邮编:210023 苏ICP备110325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