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医学学科
发布时间: 2012-11-21 浏览次数: 3345

     一、学科积淀深厚,学科体系完备

    本学科是国内最早创立的中医学学科之一,编写出版了第一套中医学教材及第一部教学大纲,培育了首批中医高等教育师资,为全国输送了一批高素质师资人才,为现代中医教育模式的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先后培养造就了3名院士、9名国医大师。作为我国的原创学科,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是学科发展的必然之路。本学科近年承担了12项中医学术传承研究的国家任务,对8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进行了系统研究,对350种传统医籍进行了深度加工,创新了中医学术传承发展的模式,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学科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建立有完整的学科体系,涵盖中医学12个二级学科,已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7个。具备了从中医理论创新、优势病种防治、有效方药开发、作用机理阐明、疗效客观评价等方面解决中医学科关键科学问题的能力,近5年,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项、获二等奖7项、三等奖7项。
   二、学术方向明确,学科优势突出
    学科统筹规划学科学术发展,形成五个明确稳定的方向,既涵盖了中医学科12个二级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又彰显了本学科的学术特色与优势:
    方向一:中医病机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主要围绕中医病机理论创新这一中医学重大基础理论问题,以学科重大需求为目标,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的“瘀热”学说的科学内涵及其指导下治疗疑难病的临床规律为研究载体,构建中医病机理论创新研究的模式,其研究成果对各临床学科的病机理论创新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该方向的突出优势在于:创建了新的病机学说及研究模式。
    方向二:外感疾病辨证论治体系研究
    主要围绕中医诊疗体系创新这一中医学临床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以社会重大需求为目标,以本学科具有领先优势的“外感疾病辨证论治体系研究”为载体,探索中医现代辨证论治体系的构建规律,引领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并通过相关方药的开发,促进中医防治外感疾病的水平提高,发挥中医药在国家卫生保障体系中的重大作用。
    该方向的突出优势在于:以儿科外感病研究为载体,构建了中医外感病证候、治法、机理、方药开发、临床指南制订的研究模式。
    方向三:方剂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经方类方是中医学最宝贵的历经长期临床验证的医药资源,充分发掘这一资源是中医学满足社会重大需求的重要途径,本学科建立有中药方剂数据库,并从方剂名词术语标准、经方临床应用规律、配伍规律、物质基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发明专利9项,正在合作开发的药物9个。
    该方向的突出优势在于:本学科拥有国内最完备的方剂学术资源,具备从理论、临床、开发等方面挖掘方剂学术和应用价值的整体实力。
    方向四:针灸临床治疗规律及效应机制研究
    针灸是目前国际上使用范围最广的传统医疗方法,在辨证体系、疗效呈现、作用机理方面有显着特色。研究针灸特异性效应的规律及机理,已经成为针灸学术发展的前沿课题,本学科在针灸优势疾病的治疗规律(肥胖病、抑郁症)、经穴特异性、双向调节、艾灸温通效应、针药结合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
    该方向的突出优势在于:学科交叉、知识集成建设针药结合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为“针药结合创新临床模式”的学术发展高地。
    方向五: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与平台建设
    围绕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与平台建设这一中医学发展的共性关键问题,规范中医特色明显、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案,通过临床评价,明确其适应证和效应指标。规范中医药临床研究的伦理审查技术;完善具有中医药特点的临床研究方案设计与评价关键技术,率先在国内介绍了一系列国际伦理指南规范,接受WHO授权翻译出版了《伦理审查工作的视察与评价》等3部指南的中文版。
    该方向的突出优势在于:建设有科技部中药临床研究评价技术平台,是中医临床研究相关规范及标准的主要制订者。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人才培养高地
    作为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精诚计划”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构建了培养本学科创新型人才的模式,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政府特等奖。
    本学科以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和中医孔子学院为依托,构建了中医国际教育体系,培养了包括“欧洲中医之父”在内的大批杰出的国际化中医人才,质量与规模均居同类学科前列,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目前,本学科有2名国家教学名师、2个国家教学团队、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国家特色专业、国家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1个省部共建教学实验室、1个省级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研究生规划教材4部。
    四、构建中医创新研究体系,加速中医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学科建有国家中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南京)、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中药)、研究型中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一批三级实验室,构成了从临床到基础的高水平研究平台。
    学科建有一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队伍,学科总人数385人。学科骨干人员65名,其中正高38名、博导27名、博士学位人员45名(69%)。有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能够从经典理论、临床评价、整体效应、物质基础等多方面开展中医理论和临床规律的创新性研究,在研究方法、基础理论、临床方案、方药开发、作用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近年获奖成果15项、专利14项,合作开发和成果转化18项。


  Copyright © 2005 - 2021 南京中医药大学 网络管理与信息化办公室制作维护
地址:江苏省南京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138号 邮编:210023 苏ICP备110325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