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献学
一、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1、中医古籍知识表达和古代疾病信息研究
2、中医方药文献资源的开发研究
3、中医文献整理与信息化、智能化研究
二、内涵
发掘蕴含在中医药古籍中的传统知识信息,是中医文献学的核心学术内涵。
中医文献学是对中医药学文献进行传续、继承、解读、挖掘,对中医药学术进行整理提高的学科。学科的本质是研究中医5000年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知识成果,加以传播、推广,以拓展中医药人才的知识面,充实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提高创新能力。
三、外延
中医文献学的外延体现在“知识服务”功能上,通过研究古今中医药文献,发掘其中的学术思想、有效技术和科学方法,为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产品和技术开发,以及现代医药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中国传统语言学、历史学、哲学和其它人文社会科学多个领域提供资源、思想、方法和工具。
当前,中医文献学科的发展已经由单一的文献整理挖掘,转向促进中医药理论推陈出新,成为实现中医药事业创新的基础学科。文献学科正在向着融汇自然科学、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人文社科等多学科思想和方法,呈现多种成果形式(电子、纸质、多语种等)的现代化方向发展。
根据上述内涵和外延的定义,我们对学科的发展提出以下定位:
学科精神:广采精求,掘深拓广,聚小为大,守静以恒;
学科特色:编撰大型辞书,开拓临床文献,弘扬中医文化,加强信息传播;
学科理念:文献研究为临床服务、为科研服务、为教学服务、为社会服务。
四、建设发展状况
1954年,学科创建。编写出第1套中医本科教材(一版教材);
1979年,硕士学位授权点;
1985年,省教委重点学科;
1986年,博士学位授权点;
1994年,省政府重点学科(B级);
1997年,省政府重点学科(A级);
200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2002年,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
2005年,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中期评估;
2007年,通过教育部考核评估,进入新一轮建设;
2008年,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验收
50多年来,学科完成了多项重大文献研究项目,《中医学概论》、《中药大辞典》、《诸病源候论校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华本草》等,是中医文献研究的高水平成果。